用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合理合法使用科研经费、不得压制他人不同的学术观点……日前,《河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行为指引(试行)》(以下简称《行为指引》)发布,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科研领域的科研活动、社会活动、评审活动行为进行规范。
据了解,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包括在我省工作的两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领军人才、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省杰青、省优青,以及同等层次的其他科技创新人才。
【数量】建设重要人才中心 全省人才总量超1400万人
近年来,河南坚定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重要人才中心。截至2023年11月,全省人才总量达到1410.31万人,比上年增加209.08万人,实现17.4%的大幅增长。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些年,河南省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包括成功举办多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签约高质量人才合作项目1800余个;大力实施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遴选中原学者9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9名、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0名;首批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中,2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81人获批国家级项目资助。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学进。优良的作风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针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科研活动行为,《行为指引》指出,要遵守科研诚信要求和科技伦理规范,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同时,发扬科技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合作者和他人的劳动和权益,带头严格践行学术规范,着力培育德才兼备的科研团队。在职高层次创新人才要坚持在本人专业领域科研一线开展工作,用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深入基层和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树立“高线”,也要划清“红线”、兜牢“底线”,强化教育惩戒。《行为指引》明确提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禁止参与有损高层次创新人才群体声誉的活动;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禁止科技项目、平台、人才、奖励等评审中的各种不当行为;禁止违反规定与申报人交流评审工作相关事宜;禁止以任何方式向他人泄露评审过程中的讨论、评价、投诉及调查处理意见、评审结果等;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破除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各类评审活动不得“打招呼”“走关系”,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评、评审等资格。【观点】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氛围 加快构建一流人才生态“形成治理不正之风长效机制,需要从深层次问题上寻求破解之策。只有深化改革、强化执行,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使科技工作者成为优良作风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张祝平表示,科技活动作风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作风学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榜样是最好的示范。“进一步强化模范引领、榜样带动,讲好科学家故事,有助于更好提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科技伦理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环境氛围。”张祝平指出。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三辉说:“新形势下,河南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需锚定人才强省、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目标,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作风学风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近悦远来’的一流人才生态。”“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还要营造开放、自由、宽松的环境。”省人大代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李纲表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整体大生态、创新提升效能单位小环境,把优秀人才引进来、用起来,构建潜力人才“蓄水池”,形成优秀人才“金字塔”,让各类人才潜心创新、安心发展,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