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沂蒙精神孕育形成于以沂蒙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始终是我们党和军队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从1938 年到1949 年,在长达12 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奋勇支前,共同锻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的概念提出于1989 年,1997 年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在革命战争年代, 沂蒙山一带的老百姓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主题,沂蒙精神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永葆生机和活力, 就在于沂蒙人民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不断地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品格,亦是中华儿女的本色表现,更是民族精神的一种展现;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节省出一块红薯、一张煎饼养育了人民子弟兵, 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惊天伟业。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