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的5种类型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17     责任编辑:王璐      来源:     浏览次数:
发展夜间旅游有助于扩宽旅游业发展空间,丰富旅游功能的维度,使旅游资源能够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夜间旅游作为新增长点,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独特的支撑作用。本文将通过夜间旅游的优秀案例分析夜游的发展模式,并针对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我国夜间旅游发展模式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01
以发光体景观为主的观光型夜游模式
图片
南昌一江两岸灯光秀将传世辞赋《滕王阁序》视觉化,618栋建筑联动打造流光溢彩的璀璨夜景,获得“最多建筑参与固定性声光秀”项目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一个世界之最”“七个国内之最”和“四个国内首创”也让南昌一跃成为网红城市。灯光秀带给游客丰富的历史联想和情感体验,赋予自然山水、历史人文资源更高附加值。灯光秀所在的夜东湖文化和旅游消费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还开发滕王阁夜间游轮、AR/VR数字艺术互动等一批有独特IP价值、有回味体验的夜间消费项目,打造多种夜间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自晚6时至次日早6时共12小时循环不休的夜间消费体验,成为南昌的“夜经济地标”。

02
以文艺演出、民俗体验为主体的文化型夜游模式
图片
杭州宋城多年来深挖宋韵文化,标杆项目《宋城千古情》用一个小时浓缩杭州千年的历史,让游客在演出中体验璀璨的良渚文明、追忆“钱塘自古繁华”的南宋王朝。目前宋城年接待游客规模超过1000万人次,延长游客平均在杭逗留时间0.35天,一年收入8.6亿、年纳税2亿,每年带动周边100多亿元产业链,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宋城拥有的座位数和剧院数已经超过世界上所有演艺集团,成为和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比肩的世界第三大剧院集群,实现了独有的夜间演艺公园模式。为了丰富和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元化夜游需求,宋城还推出风格迥异的演艺秀、实景剧和互动体验项目,打造天灯节、电音泼水节、酷炫潮趴、朋克光影秀、音乐会、宋韵研学游等特色夜游主题活动。

03
以餐饮购物消费为主体的商业型夜游模式
图片
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建造一系列文化场馆,是游客体验唐文化的好去处。业态布局上,大唐不夜城融入游玩、消费业态,结合周边大型商业项目,形成“小店经济+大型商业综合体+旅游”的独特生态。自2019年改造升级后, 大唐不夜城蝉联国内最具人气的夜游产品桂冠, 非节假日的夜晚客流量便可达到十余万人次。大唐不夜城借势“国潮崛起”,开放包容的创意表演环境为行为艺术表演发展提供了沃土,先后孵化“不倒翁小姐姐”“石头人”“许合子”“李白”等IP。“不倒翁小姐姐”抖音话题播放量已经超过34亿次 ,为文旅街区的沉浸式发展提供了全新方向。用网红思维赋能文旅行为艺术演绎,用沉浸式文化氛围体验激活街区夜游,运用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宣传,探索出了一条全新夜间旅游发展路径。

04
以现有景区夜景体验为主体的景区型夜游模式
图片
河南开封国家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2017年起推出了“夜游清园”体验项目,关闭时间延长了 3 至 5 小时。同时增加《大宋·东京梦华》的夜场演出场次,夜游游客增长率达40%。2018 年非门票收入占比方面,首次突破 30%,已近国际主题公园35%至40%以上的水平,演出收入已经突破1亿元。构建了日间民俗表演和夜晚实景演出交相辉映的景区夜游格局,进一步放大了景区品牌效应。

05
以时尚艺术为主体的节会型夜游模式
图片
北京玉渊潭万物共生国际光影艺术节,通过“光与影”“园林与科技”“现实与梦幻”的巧妙结合,让人们在光与影、园林与科技、现实与梦幻的结合中领略自然之美。首届体验展在128天运营期间共接待观众6万人次,带动景区整体游客量飙升至43.3万人次。
近年来夜间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呈现出一些不足。
(一)夜游配套功能和公共服务服务不足,业态结构不合理
随着游客夜间消费潜力的释放,对高质量的夜间旅游配套的硬件设施以及个性化和智慧化软件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景区夜间配套功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游客夜游的兴趣降低,为夜间旅游的开发也增加了难度。同时很多景区夜间旅游的业态主要以餐饮娱乐为主,潮流产品新业态和沉浸式体验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够,导致产品和业态结构不合理。夜游活动人气不足,人均消费的位次相对靠后。
建议:完善夜游配套设施,挖掘地域文化符号,打造城市夜游名片
政府主导优化旅游发展宏观环境提升场景、环境和服务供给质量。延长城市娱乐购物街区的营业时间,加强夜间景点及娱乐区的交通疏导管理,推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实施商圈或旅游景点的数字化改造。优化夜间治安秩序,营造出和谐稳定的夜间旅游消费环境。
发挥资源优势,创新打造文化演艺、时尚艺术、休闲度假、国朝消费等新型城市IP,打造城市夜间增长极。化区域夜游品牌整体定位与整合营销。以城市为主体,以景区为主体,以项目为落点,以聚焦为抓手,打造夜间经济国内外推广的品牌矩阵、市场矩阵、资源矩阵、活动矩阵,及时防范化解危机舆情。
(二)项目类型单一,夜间文化旅游产品缺乏系统性和IP
目前很多景区以常规购物、夜市小吃为主的商业街区夜游和夜市占主流,未能引入音乐、舞蹈、非遗、文创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景区夜游大部分是以延长营业时间为切入点,在文化体验、沉浸式产品打造中仍需提升,许多景区没有代表性的夜间文化旅游及夜间节事活动,没有形成IP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仍处在小而散的初级发展状体。
建议:科技赋能夜游产品创新,丰富夜间旅游模式,打造具有吸引力的IP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夜游活动已经从 1.0 时代特征“亮”,2.0 时代“灯光+布景”转到了3.0 时代交互化。游客需求也随之升级,夜游项目在经营思路、产品打造、内容创作等方面,呈现出新趋势。景区打破以往观光旅游产品的模式,打造融入现代科技的互动参与沉浸式夜游产品,给消费者以全新的旅游体验。除了夜市、演出和景区“旅游老三样”,还需要打造“夜游新三样”:文化新载体的节事活动,城市新风景线的文化场馆以及新晋网红地的街区,丰富旅游地夜间旅游模式。
(三)夜间旅游室外活动存在安全与气候方面的挑战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许多景区在夜间的气候条件受到限制,如北方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节短促,在冬季及春季部分时段夜间活动受限,使夜间经济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许多游客的夜消费动力显著下降,如何提高冬季游客开展夜生活的兴致,如何规避地理气候因素影响是许多景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考虑到关键问题。
建议夜间消费产品开发突出“地域性”,保障游客“便捷性”与“安全性”
加强规划布局,以系统性规划优化北京市夜间经济业态和空间布局,在现有“夜京城”品牌基础上,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通过集聚发展,提升夜消费氛围,放大夜经济效应。鼓励各区以夜间消费集聚区为中心,配备深夜食堂、24小时超市、24小时药店,具备消费条件的区可以引入24小时书店等,不断提升夜间消费环境,营造良好的夜消费氛围。
随着夜间消费的兴起,必然会带来电力、地铁、公交、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治理水平。
来源:新时代文旅研究院
原题:智库观察 | 夜游的五种类型与“常见病”问诊


98858vip威尼斯下载 Copyright©2017-2022   河南旅游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