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些年我经常在思考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旅游统计,从我们旅游统计的数据来看,我们国家旅游好像增长没有极限,同时从各个地方报出来的旅游投资,我们的增长似乎没有极限。
在研究绿色增长的极限时候,实际上我会想起在八十年代特别著名一本书叫做《增长的极限》,这本书是由美国学者德内拉·梅多斯等学者合作的一本著作,首次是出版于1972年,作为中文版来讲,书名叫做《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是1983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走向未来》丛书,我们在八十年代读书都知道,《走向未来》丛书可以说是各个学科的一套启蒙图书。
后来商务印刷馆1984年出了一版,后来机械工业出社2013也出了另外一个版本,这本书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在1968年由欧洲意大利咨询公司董事长奥雷利奥·佩西(Aurolio Peccei),他邀请十多个发达国家的三十位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在罗马一个研究院组成旨在研究人类当前和未来促进问题非正式国家性协会,罗马俱乐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受罗马俱乐部委托,在系统动力学创始人福瑞斯特(J.W.Forrester)的领导下,丹尼斯·梅多斯作为项目负责人,以计算机模型为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对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染5大变量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并在1972年提交了第一份报告,即《增长的极限》。
这本书得出三点主要结论,可以说非常重要的三点结论。
第一点,按照当时世界人口、工业化、粮食生产、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增长趋势,将在百年内超过地球的存在极限,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和工业能力均出现相对突然和不可控制的衰退。
第二点,改变这种增长趋势与建立稳定生态和经济条件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需要设计可持续全球均衡状态,稳定人口,并对一味追求增长的模式加以干涉,同时使地球上每个人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并且拥有实现其个人潜力的平等机会。
第三点,如果全世界的人们都决心争取第二种结果,那越早努力成功机会越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增长的极限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人类思考自己的未来提供新的视角。今天重温这些书,重温这些学者智慧,我们不得不被这些学者五十年前的高瞻远瞩折服,这是这些超前的思考使我们重视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的旅游研究者,我们是否应该问问中国的国内旅游有增长的极限吗?从这些年公布的游客统计数据来看,作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似乎都有一个假设,中国国内旅游的增长没有极限,这张表格我们整理全国主要城市国内游客的数据。
我们先不说像重庆可以有六亿多,上海三亿六千多万,北京三亿一千八百万,我们可以看看除开这几个直辖市之外的,2019年为例武汉市3.16亿人次、西安市3.01亿人次,贵阳市2.29亿人次,遵义市1.93亿人次,洛阳市1.40亿人次,桂林市1.35亿人次,毕节市1.21亿人次,一个地级市的游客量都过亿,在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美国奥兰多,大家知道奥兰多不仅是美国也是全世界主题公园最集聚的城市,如果大家有机会去过迪士尼的话,你如果不待一个星期可能主要的公园都看不了,因为迪士尼就有三个主题公园,环球影城有两个,海洋世界,肯尼迪发射中心等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可参观的地方。在这样一个有10个左右国际一流主题公园,并且气候条件又是特别适合度假地方,2019年的国内游客人数也只有6900多万。
但是问题是当我们在质疑国内这些数据真实性的时候,我们得到的解释说这些统计都是有科学依据,有定义,我们有方法的,或者说中国很特殊,我们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是比较特殊的。但是各种所谓科学依据,或者人口众多是旅游增长没有极限,还是说这只是借口?事实上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未来10-20年的旅游发展预测都是增长,几乎没有哪个城市在最新旅游规划中预测增长停滞,或者说负增长。
比如说《杭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判断杭州在规划期内的年均旅游人数保持在5-6%,设定4000万人次最佳旅游人数标准,这一标准在2007年突破,到2019年杭州国内旅游人数高达2.04亿人次。
事实上在其他城市的旅游规划中,城市旅游的倍增计划随处可见,指引城市旅游走向没有极限成长。1998年我主持了珠海市旅游发展规划,在酒店部分的研究规划我们指出现有酒店的接待能力从总量分析五年内不需要增加一间客房,考虑到酒店建造最少需要2-3年,在过夜旅游量增加至500万人时,应鼓励投资者向酒店方向发展。
20年之后再评估,发现1999年版《珠海市旅游发展规划》是对珠海旅游发展预测最准确的规划,当然这个规划在有的人看来应该不够激动人心。
在重新编制的《珠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珠海规划建成中国重要的旅游经济强市和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并计划到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量274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225亿元,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84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850亿元。但是这个规划设定增长目标并没有达到,2010年的游客目标到2012年才实现,2019年的游客量只有2020年目标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时间内珠海城市旅游还迎来2个重大利好:2014年横琴海洋王国开业,2018年游客量为1083万人次;2016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像珠海市这样的规划全国随处可见,不知道当年的规划团队有没有过5-8年或者到10年后复盘一下当年的规划和预测实现多少。
中国各地公布的国内游客似乎没有极限增长,不是统计定义,也不是统计口径,也不是统计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觉得这是“旅游数据GDP锦标赛”的机会主义问题。
而且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统计出来的国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越多,比如说西部某省2019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超过11.35亿人次,旅游收入高达12318.86亿元人民币,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69%,旅游收入与GDP本不可简单类比,因为没有旅游增加值数据再次比较,我只想说明旅游收入数据的大到违背常识。
城市旅游投资的“倍增计划”,比如说在今年3月份我们某一个地级市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集中签约14个重大文旅项目,总投资达到418亿,今年计划的投资额小一点,47亿元左右。
该市文化和旅游“双千亿”计划投资项目,共132个,计划总投资额2514.74亿元。其中,在建实施类74个,计划总投资1758.29亿元,谋划招商引资类共5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56.45亿。
我们还有一个案例,西部某省在2020年6月的时候公布,在招商会上发布3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300亿,当天签署12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近300亿元。并且规划里面要求每一个地级市要新策划10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新策划50亿元以上的项目部少于5个,新策划20亿元以上的专精特新项目不少于10个,每个县新政策10亿元以上的新项目不少于2个,项目总数达600个,按照这样的计划总投资达1.4万亿元。
作为专业的旅游规划者和旅游研究者,明知道区域旅游一定有增长的极限,为什么很多规划还要重蹈覆辙呢?旅游学科应该是社会科学一种,在研究社会科学的问题时区别于自然科学,我们所探求的往往不是必然真理而是经验真理或者事实真理,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的经验和价值立场往往会左右其研究的结果。
所以说我们在除了观念认知之外,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比如说对旅游数据如果不加辨别地使用可能会计算得出我们早已是世界第一旅游强国的结论。怎么样能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我自己的经验是要建立自己本底线值,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将我们得到的数据和本底线值数据做对比,比如说主题公园的研究。
全世界最著名的主题公园就是迪士尼,再是环球影城和海洋世界,迪士尼我们都知道,迪士尼的游客量最多的全球迪士尼里边最多游客量是日本的东京迪士尼,一年最高的游客量应该是达到过1800万人次,在美国奥兰多四个迪士尼公园总游客量大概是4000多万人次,迪士尼的主题公园应该是在1200万左右,在美国的这些迪士尼。这样的数据可以作为我们参考,上海迪士尼大概也就在1100-1200万,香港的迪士尼是全球迪士尼里边游客量比较低的,最低年份只有400万,最高年份700万,我们掌握这样的数据,当然我们要掌握国内一流主题公园,比如说我们华侨城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以及广州长隆的香江野生动物世界、珠海长隆的海洋王国。我们掌握这样的一些基准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些参考。另外,国内一些自然风景名胜区,我们可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比如说泰山,泰山买门票的游客一般来说正常年份400万左右,高可能高到400-450万之间,黄山大概300万,华山相对少一点,武陵源大概也在400万左右,九寨沟在好年份可以达到500万,北京颐和园那是我们国家颐和园故宫长城都是一流游客量大,在800-1000万的数据。
我们有了这样一些本底值数据可以做比较。另外我们还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比如说高铁的发送量,机场的吞吐量,OTA酒店数量和价格,这一些特别是酒店数量设施数据是比较准确的。我们以机场吞吐量作为例子,这里比如说是这几年2019-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在机场吞吐量里面首都机场是最高,可以超过1个亿,上海的浦东超过7600万,广州到了7300多万,成都5500多万,深圳5200多万。
通过这样机场吞吐量,我们大致可以知道一个地方通过航空能进来的游客量的总量,旅客的总量。比如说以海南为例,海南2个机场,一个海口机场,海口机场2019年吞吐量是2422万,吞跟吐如果一个人进去再出来那算下来就是1200多万人,凤凰机场是2016万,我们就知道整个海南加起来吞吐量也就是4400多万,折合成人就是2200多万人,如果海南加上渡海过去的人,我们就可以估算出海南游客量多少,坐飞机和渡轮过去的,这是我们主要研究海南岛之外去的游客就可以得到比较好数据。
我们刚才分析了一些数据特别大,同时我们在使用国内旅游数据的时候,不仅是城市旅游数据,我们说没有极限增长,我们还存在着国内旅游人数纵向不可加,横向不可比,我们看看2016年和2017年,原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国内旅游人数44.40亿人次和50.10亿人次。
但是当我们对各个省级行政单位公布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的时候,我们以各个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数据相加,2016年111.29亿,2017年到130.75亿,这两个数据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比多2.5倍左右。
除了纵向不可加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叫横向不可比,同样以2016年广东省和贵州省数据对比,广东省公布的数据国内旅游人数3.62亿,贵州省公布的是5.30亿,广东的常住人口超过1亿,贵州3500多万,从各个方面比较经济发展水平,航空,高铁,现有的酒店设施比较,广东都远远超过贵州。
但是贵州公布的数据又大于广东很多,所以这样的数据我们从横向对比来讲,我们觉得是不可信的,我们很难接受说广东的旅游发展比不上贵州,所以我们存在横向不可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我们现在的研究来看,实际上地理尺度缺位问题,从世界旅游组织(UNWTO)对国内旅游定义,通过我们国家旅游局对国内游客的定义,比如说国家旅游局对国内游客的定义是只报告区内在中国大陆观光游览、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者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中国(大陆)居民人数,其出游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统计时,国内游客按每出游一次统计1人次。
按照这个统计就是说你出游一次,比如说从北京出发去了上海,去了杭州、浙江,再回到北京,只算作出游一次。在我们统计的时候,实际上可能不是这样统计,我们国家统计是国家行政体制分做省、市、县,在统计的时候是省、市、县三层级进行统计。
如果说没有地理尺度,我们做了一个假设并且做了计算,比如说我们以31个省市自治区来算,比如说广东其他省市自治区的人每年来广东一次,这样以省为单位我们可以算出来最大的潜力,潜在游客390亿,如果我们以地级市为单位统计,我们总共地级市单位有334个,全中国,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到334个每年去一次,那我们这个数据就可能达到了4329亿。
所以跟我们390亿以省级为单位完全不一样。因此不同地理尺度统计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个广东游客他去了广西旅游,如果以省市自治区单位统计的话,就算一个广东游客,如果这个广东游客以地级市计算的话,如果他了五个地级市,五个地级市都统计一次,他就成了我们有5个广东游客;如果说他在五个地级市里边每个地级市又去了2个县就去了10个县每个县统计一次就成了10个广东游客。所以我们说地理尺度来统计游客是非常重要的。
把地理尺度观引入旅游统计之后,我们就可以解决纵向不可加,横向不可比的问题,如果省为单位,我们只公布外省市自治区的游客。国内游客,那我们只统计不管你到了省,去了多少地级市,多少县,只算你一个人,就不会出现我们说的这种天文数字。
地级市怎么办?地级市公布地级市,县公布县的,县的相加不等于地级市,地级市的相加不等于省,可能就是我刚才说的可能出现一个人出现多次统计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分三个层级统计,省级国内统计人数完全跨省,每个人到这个省一次行程待一次,待很多人天,算人天数,算平均停留天数,说明这个地方度假多,还是观光还是商务多。
另外,地级市为单位的国内旅游人数,比如说广东地级市,那广州市就应该统计另外二十个地级市到广州的游客有多少,这个是第一个。第二,外省人到广州有多少,这就是国内游客两个数,一个是外省游客到广州,另外一个就是广州市外到我这里有多少,我们以县为边界来算,这个县以外我们地级市的人,这个外省的人就可以讲外面有多少人,这就是我们旅游统计的数字。
当然这样的统计可能跟我们现在是十公里六小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十公里六小时,我们现在大都市上下班的通勤很多人超过十公里六小时,这些很多人如果用大数据可能会统计成游。以尺度观引入以省市县进行统计,我们就可以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比,而不是不同的城市相加进行对比。
我们用手机的信令数据做筛选,比如说把一机双卡、异地手机本地使用、把高速公路高铁路过、把汽车通勤卡不是游客的这些去掉,在筛选之后再用地理尺度来进行试验。如果说广西14个地级市用一个地级市一个地级市统计相加数据和只把广西作为一个地理单位来统计,就要按照POI数据来计算的话,我们相加得到的数据和我们以整体得到的数据相比,我们相差游客量差值达到总人数的40%,如果说我们不做筛选的话,我们数据会很大,这就是我们说地理尺度不同会得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旅游统计这么多年来,除了疫情期间,我们的数据没有增长之外,一直在增长,好象增长没有极限,这样的旅游统计数据,作为我们做研究的人来讲,一个是要学会研究规范,研究方法寻找好的学习问题做言之有物的研究,还要有正确的研究态度以及学会辨别数据的真假是非能力。
这就是我说作为做真正的研究者你的追求,我们说留点文化在人间是知识分子的追求,留下的东西应该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千万不要留下大量我们的后人还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证伪的精确错误的结论。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么多,总的来讲这几年一直在思考,我们这么样一个没有极限增长的数据,实际上一种可能是旅游统计GDP,这样一种趋势造成,另外是旅游统计里面不分地理尺度,我们会相加以后得到比较大的数据,出现这问题技术方面的问题。
所以说一方面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问题靠国家文旅部门,文旅部怎么样来重视这个问题。另外一方面从技术上怎么来尽可能把这样一些重复的东西,把它通过技术手段克服掉,我想通过这两者当然我还提到了旅游投资天文数字的问题。
我这么多年做旅游研究的经历告诉我,旅游有时候是不需要特别大的投资,旅游项目最大的投资可能是主题公园,我们一般依托于自然景观,依托于历史文化遗存,依托于乡村很多旅游项目的投资都不需要很大,更多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可持续发展,更多要考虑旅游发展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老百姓在旅游当中得到收益,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旅游协会
原题: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会专题会议主旨演讲|保继刚:旅游增长的极限与研究态度
作者:保继刚,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旅游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