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生活》(2023年第5期)刊发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的署名文章《自信自强 出彩出新 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文章表示,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有机统一起来,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着力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一是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快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改革重塑,聚焦中华文明探源集中攻坚,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做好传播扩大影响。二是全力推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体系工程。建一批重大项目,抓一批数字展示,做一批研学旅游。三是着力推进休闲康养基地建设工程。创建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推进民宿“走县进村”,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四是强力推进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工程。发挥文旅文创“一室”“两基地”牵引作用,突出郑汴洛三城各自不同历史文化主题,打好营销推广“组合拳”。五是合力推进交旅融合示范工程,加快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交通体系。原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领航指路。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有机统一起来,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着力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
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几代学者的接续努力,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我国的文化底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我国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有效助力,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持续推进。一是加快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改革重塑。按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路线图、任务书,聚焦“新型科研机构”定位,加快制定科研工作规划、落实“三定”方案、组建内部机构、建设管理制度、启动人才招聘,确保完成重塑性机构改革阶段性重点任务。加快推进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淮阳工作站、信阳豫南工作站建设,启动豫北、豫中考古工作基地建设。二是聚焦中华文明探源集中攻坚。采用“一遗址一课题一专班”模式,多学科、多团队联合攻关,力争在文明形成、文明起源、国家诞生等关键问题上有突破,不断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向深入。围绕新郑裴李岗、舞阳贾湖等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深入研究,探寻中原地区文明要素形成的过程、机制和重要意义。聚焦灵宝西坡—北阳平和巩义双槐树两大遗址群,加大考古研究力度,探寻新石器时代晚期古国形成、文明起源过程。加大禹州瓦店、登封王城岗、新密新砦、偃师二里头等夏文化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力度,用考古实证大一统国家诞生和夏王朝信史,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做好传播扩大影响。策划“中华文明起源展”海外巡展,讲好河南大地上的中华文明故事。围绕仰韶村、庙底沟、双槐树、王城岗、二里头、殷墟等重要遗址考古研究成果,重点阐释、宣传河南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引领地位,在大一统王朝国家形成过程乃至中华文明总进程中的核心引领地位,在构建中华文明信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全力推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体系工程。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立足河南文化大省、文物大省优势,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力推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体系工程,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河南力量。一是建一批重大项目。高质量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全面启动建设隋唐洛阳城天街遗址、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等50个核心展示园,高水平谋划建设郑州博物馆群,建设黄河国家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郑州大河村、舞阳贾湖、巩义双槐树等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一批“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好去处。二是抓一批数字展示。发挥元宇宙在文旅场景打造中的创新引领作用,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元宇宙创造者大赛为契机,重点做好河南博物院、龙门石窟、殷墟、隋唐洛阳城等博物馆和大遗址的数字化展演展示,推出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实施“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展示项目,按照“根扎实、线联通、网织好、数用活”思路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实现全省“一张网、一盘棋、一机游”。三是做一批研学旅游。牵头成立“世界青少年游学中国联盟”,推出一批研学旅行营地(基地)、精品研学课程等,办好第三届世界研学旅游大会,持续深化“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推进“红色光山·闪耀信仰”全域研学项目落地实施。四是推一批文旅IP。塑造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主题的“4+8+N”IP体系,强化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4个全球著名文化IP,推出仰韶文化、中国文字等8个国际知名文化IP,打造历史名城、名镇、村落等十余个全国一流文旅IP,形成“行走河南·读懂中国”IP矩阵。
着力推进休闲康养基地建设工程。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以“三山”地区为主战场:太行山围绕“民宿”做文章,以林州、辉县、修武等为重点,加快建设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伏牛山围绕“旅居”做文章,以栾川、嵩县、西峡、卢氏等为支撑,建设国民休闲旅游度假地;大别山围绕“原乡”做文章,以信阳市浉河区、新县、光山、罗山、商城为重点,建设豫风楚韵红绿融合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为主要抓手,以县为主体,以村为单元,广泛引入有专业、有情怀、有经验的优质团队,通过文产赋能、非遗点亮、民宿经济等,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一是创建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按照《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计划到2025年分3批打造400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每个村奖补资金500万元至1000万元,形成推动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推进民宿“走县进村”。打造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和黄河滩区民宿集群,培育云上院子、云堡妙境、小有洞天等本土民宿品牌,推动民宿发展从“增数量”到“提质量”转变、从“重建设”到“重运营”转变、从“单体式”到“集群式”转变、从“引品牌”到“育品牌”转变。三是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区)创建工作,在全省建设50至100个乡创特色乡村。引入优质团队进驻乡村,形成“政府+群众+资金+特派员”多轮驱动的文产特派模式,做好济源、修武、栾川文产特派项目对接工作。四是实施“非遗点亮计划”。邀约国内外优质团队,在信阳市浉河区、辉县宝泉、温县陈家沟等地的10个乡村,设计建设运营,落地非遗空间、特色街区,打造非遗文旅村、非遗旅游线路、非遗康养村。
强力推进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按照一个产品体系、一个营销体系、一个交通体系布局,以旅游环线建设为牵引,整合串联郑州、洛阳、开封等优质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把郑汴洛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一是发挥文旅文创“一室”“两基地”牵引作用。引入国内外一流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团队,建好用好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实验室、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洛阳)基地、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开封)基地,建立更加紧密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持续为郑汴洛地区的文旅文创赋能。二是突出郑汴洛三城各自不同历史文化主题。用黄河文化这条主脉主线串联,郑汴洛三城亮出各自历史文化名片。郑州以商(郑)文化为主题,着力打造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的“两带一心”格局。洛阳以唐文化为主题,着重打造隋唐洛阳城、天街、龙门石窟轴心片区,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开封以宋文化为主题,重点建设宋都古城,建成一批高端国际旅游精品酒店。三是统一整合营销体系。把郑汴洛作为统一的文化旅游市场来做营销推广,打好营销推广“组合拳”,撑起河南文化旅游的“半壁江山”。
合力推进交旅融合示范工程。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全省实现“两个确保”的十大战略之一,对交旅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按照《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与省交通运输厅合力打造旅游公路“1+1+N”规划体系。着力推进“一河三山”重点区域、重点县、重要线路旅游公路试点建设,在太行山、大别山、伏牛山地区创建4个以上旅游公路示范县;围绕黄河旅游公路带和连通“三山”的旅游公路廊,在重点主线和支线创建400公里以上“公路旅游”特色路;打造2000公里以上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公路。支持洛阳、信阳、安阳、三门峡加快伏牛一号生态旅游公路、“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鸡公山景区通景公路、太行山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实现旅游景区(点)100%通达,加快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