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建院15周年成果展(五):夜间旅游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06 责任编辑:王璐 来源:
浏览次数: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携程集团协办的202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于4月22日至23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南区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强化“三大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4月22日上午建院15周年理论成果展示环节,我院产业所赵一静博士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夜间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布成果的主要内容如下:夜间旅游是游客不断突破时间约束和激活时间存量的结果,这一时间概念的提出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跳出了过去资源潜力挖掘和空间优化的研究。中国旅游研究院积极落实扩大需求的国家战略,基于长期对大众需求的数据监测、地方旅游发展实践、市场主体商业创新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夜间旅游”这一需求新发现。秉承着“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戴斌院长牵头成立了夜间旅游专项课题组,于2018年初向文化和旅游系统提交了《释放夜间旅游新需求,培育都市旅游新动力》的专报。2019年3月夜间旅游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于文化和旅游部南区召开,公开了我们的理论研究与数据观点。戴斌院长在此次发布中提出的“夜间旅游正当时”,引起政策面、产业面、社会面的广泛关注。这种从经济社会现象、资源和市场多角度对夜间旅游系统分析和理论建构是开创性的,夜间旅游也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新领域、学术新成果。发展夜间旅游正当其时,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增强社会活力新元素的战略要求;是扩大消费,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要求。这种现实需求的实质是大众旅游新时期,国民旅游的品质追求与目的地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景区景点白天拥堵的“推力”和城市夜间休闲品质“拉力”共同作用下,夜间旅游的有效需求形成了一定规模。从供给侧看,旅游目的地普遍面临存量盘活和新项目市场认同度低的问题,亟需从单纯的增量供给、空间优化转向非高峰时间特别是夜间热点区域和优质资源的再利用,培育新动能、提升竞争力。那么究竟什么是夜间旅游呢?可以从历史基础、概念内涵、主要外延和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基于市场需求发现和科学理论研究提出的夜间旅游正当时完成了概念导入,课题组开启了更进一步的全国夜间旅游市场、产业供给、国内外政策、发展战略和路径的监测与研究。为了将夜间旅游知识创造转化为技术创新,课题组依托产研结合的实验室经济与市场主体创新合作共研,以产业研究为基础,通过大数据链接供需,研发市场需要的、有感的新元素和新产品。2019年由我院首创主办的“中国夜间经济论坛”,提出夜间旅游发展需要场景营造、产品创新、业态培育,号召市场投入与资本进入,推进更多商业模式原型研发,构建了推进夜间旅游研究、引领产业发展、地方推广和企业交流的全国性研究合作网络。论坛期间发布了《以文化权益和旅游权利为中心 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和“夜间经济城市”等标杆系列,形成了“3+N”核心研究成果及案例分享的内容驱动式论坛,同时推出的一批标杆城市、企业、场景和项目,实现了概念导入、政策支撑、企业投资和业态创新的预期目标。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以场景营造和数字重构为主题,希望全面推动夜间旅游发展,更多的旅游目的地进入实践、更广阔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延伸。夜间旅游是理论和数据工作生长点,全方位创新的同时,不断的解决现实问题。新要素驱动源头创新,产研相结合的实验室经济模式将夜间旅游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推动了一批原创性、前瞻性的夜间旅游项目进入市场,为疫情时期低迷的旅游经济注入了新发展动能。创新夜间旅游合作研究网络,推动从理论研究到产业实践,并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以“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支撑的夜间旅游新业态和商业新原型,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既让传统文化资源焕发新活力,也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物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费是理解旅游经济的钥匙,市场导入和培育都要从需求出发。文化引领、主客共享的夜间旅游需求蓬勃发展,从夜间旅游需求总量上来看国内夜间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夜化度提升。“黄金四小时和白银六公里”、不断优化的横向消费品类结构、消费升级和消费分层开始显现等结构性特征成为理解夜间旅游消费偏好的重要指引。野蛮生长的夜间旅游供给:夜间旅游的进阶经历了从概念导入、自发探索、局部自醒到战略自觉和战略主动。“不是城市亮了,人就来了”,发展夜间旅游要营造市民和游客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和创新产品。2019年课题组提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适配夜间经济“老三样、新三样、再三样”,为自发探索的市场主体做出了有效指引。从国家、集体、社区到个人夜间旅游供给野蛮生长、生生不息,例如夜间开放5A级景区数量持续攀升。旅游、休闲、科技、工程企业和文化艺术团体广泛投入到夜间旅游中来,扎实培育夜间消费业态;同时要用好科技、文化、资本等新动能,延伸文化产业链,完善旅游产业集群。
夜间经济是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商共建共享。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呼吁、部委层面部署政策响应、地方层面制定政策执行,夜间旅游政策密集出台,建设规划是主旋律,各省旅游类“十四五”规划均已纳入发展夜间旅游的内容。夜间旅游政策规律呈现出微观的无序、宏观的有序,政策唤醒经历了初期的路径依赖、成熟后的自生长机制,政策抓手主要为培育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文化消费和旅游休闲为主要内容的夜间经济,已经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体系,成为文化和旅游系统重点部署。戴斌院长提出概念抽象和理论建构的过程并不是只有“概念-命题-体系”及其形式化的数学表达,当然还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我们对现实的温情关注。从社会视角,夜间旅游丰富人生体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单向度的人”走向“多向度的人”。从经济视角,夜间旅游重构空间、营造场景、创新产品、扩大消费,成为发展新动能。未来,要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引领夜间旅游,构建主客共享美好生活。
最后,特此鸣谢近年来一直支持课题组夜间旅游调研研究的众多创新企业。同时我们还将定期开展夜间旅游全国调研访谈、研究交流合作,公开招募参与机构、企业、区域或者个人,有兴趣可联系课题组加入。更多旅游类研究成果请关注我院公众号与视频号。
供稿 | 赵一静
来源 |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