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3日,202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京成功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强化‘三大体系’建设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携程集团协办。主题发言环节,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院士,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发表题为《坚持四个面向 勇攀学科高峰》主题演讲。全文分享如下:
学科是育人育才的基础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载体,是人才汇聚的基层组织,学科是教育、科技、人才最集中的交汇点。高校必须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坚持“四个面向”,勇攀学科高峰、提升学科能级,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打造有创新深度的学科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进入21世纪以来,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成为全球科技界的共同焦点,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的活跃期,人工智能加速突破应用,生命科学孕育着新的变革,新能源引发了绿色经济浪潮。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推动经济发展、国家竞争的赛道转换。科技创新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建设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及5G、北斗系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已经在旅游产业创新中得到广泛应用。
学科高峰首先体现在原创性和引领性上,需要更大力度推动基础学科之间、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在交叉融合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开创新的研究范式,揭示新的发展规律,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持续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支持教师勇闯“无人区”、开展非共识研究,鼓励学术团队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集中精力开展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深度研究,引领学科的发展。
二、面向经济主战场,打造有应用广度的学科
学科是高深知识的分类体系,体现了社会分工对知识分类的要求。经济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土壤,及时回应和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是学科存在的意义所在,也是新学科诞生、老学科重生的机遇所在。面向经济主战场,要在同步规划产教融合、挖掘经济发展需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三个方面统筹推进、一体部署。
要同步规划产教融合。高校在制定学科规划、谋划学科建设体制机制重大改革时,要明确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中定位学科的服务面向和重点领域,同步规划学科与产业融合的发展目标、改革举措、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要挖掘经济发展需求。高校和学科要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从企业需求侧入手,聚焦经济领域的人才需求和产业升级的技术难题,把人才需求转化为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把技术难题凝练成联合攻关课题,加快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智力资源创新源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引企入教”,拓宽企业参与渠道,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学科规划、专业布局、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联合企业共同设立产业学院、校企共建研究院和实践教育基地,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和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培养一批能够引领未来新技术方向和新产业生长的拔尖创新人才。据我了解,中国旅游研究院与诸多代表性的旅游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更加需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发挥应有的价值。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旅游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旅游管理学科要立足服务于旅游经济的科学发展,打造有实践深度和应用广度的学科。
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有攻坚力度的学科
勇攀学科高峰必须急国家之所急,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旅游管理学科需要深思如何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健康中国、大国外交、国际传播和中外文明互鉴等国家战略和重大倡议的实施中有效发挥作用。高峰学科和学科高峰是否精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突出体现在能否协同推进项目攻关、平台建设和团队组建,深入实施有组织的科研。
一是推动项目攻关从接单式向订单式转变。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成体系建制化模式建立重大任务组织攻关机制,组织提出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研任务,在行业产业发展急需领域中发现研究问题、凝练研究主题、确立主攻方向,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二是推动平台建设从自由生长向组织培育转变。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重大攻关任务,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和已有平台资源,攥指成拳、优化重组若干重大科研平台,形成目标任务清晰、攻关团队强大、考核评价科学、实验空间充足、仪器设备共享的平台管理体系,依托平台在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技术问题领域,发起国际或区域大科学计划,着力提升科学前沿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科研攻关能力。就像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行网合作共建的“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在旅游行业洞察、数据共享、智慧旅游解决方案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用大数据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三是推动团队建设从戴帽子向创票子转变。聚焦重大科研任务,依托重大科研平台,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建立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赋予团队负责人团队组建、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绩效考核自主权,一揽子给予本科生推免、研究生招生、职称晋升、绩效工资额度等指标倾斜支持,在评价考核上破除“戴帽子”的惯性思维,把服务经济发展需求、为企业产业创造了多少票子,作为团队评价的主要依据,真正形成协同化、建制化、有战斗力的攻坚团队。
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造有人性温度的学科
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科发展成果也是如此,学科成就和科技成果从根本说是人民创造的,从价值追求上看又是为了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勇攀学科高峰是追求真理与增进人民福祉的相互统一,高校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以人为本、有人性温度的学科高峰。
一是需要产出更多更好的民生科研成果。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科研创新的时代声音,新时代的人民有着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高校需要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和社会难题,发展民生科技和民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自然科学学科要着重聚焦重大疾病防治、污染防治、人口老龄化等民生需求,加快临床医学、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绿色低碳等领域技术产品的研发,让科技创新赋能人民生命健康。人文社会科学要着重聚焦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事业等民生需求,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民生问题解决方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典型的幸福产业、健康产业,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应当持续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和美好生活塑造。
二是要营造健康的科研环境。破除束缚科研人员的繁文缛节,通过生活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为他们提供良好待遇,解决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其专心致研、健康工作。为高校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人才减负、放权和赋能,给青年人才提供挑大梁、减考核、强身心等措施,从实践锻炼、健康保障、环境营造三个方面,为青年人才营造最优成长成才生态。
宁波大学的旅游管理在中法合作办学框架下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宁波大学和法国昂热大学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指导下开展的合作办学机构的主体学科,入选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合作方昂热大学的旅游、文化和接待业管理学院在法国以产学研创融合发展著称,是法国旅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领头羊,牵头建设法国综合性大学卓越旅游学院合作网络。2023年4月5-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应邀再次访华,中法两国共同声明将积极推动重启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于2024年共同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随着中法人文交流机制的重启,文化和旅游将在中法双方开展跨文化合作交流、增进理解与互信、构筑和谐共赢的外交关系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中国的旅游管理学科必将在以中国旅游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有担当、有作为的权威机构引领下,坚持四个面向,勇攀学科高峰,在对内塑造人民美好生活和提升人民幸福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推动文明互鉴中发挥不可替代、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者 | 蔡荣根
核稿 | 杨丽琼
来源 |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