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坚持正确方向。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职业道德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主动地发展。
2.热爱职业教育。忠实于职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树立正确教学思想,全面履行教师职责。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与身心健康。深入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相长。
4.刻苦钻研业务。树立优良学风,坚持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增强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于教学,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开拓,勇于创新。 5.善于团结协作。尊重同志,胸襟开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维护集体荣誉,创建文明校风,优化育人环境。
6.自觉为人师表。注重言表风范,加强人格修养,维护教师形象,坚持以身作则。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乐于奉献。
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一)学期授课计划
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具体组织安排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贯彻教学大纲,全面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保证。
1.学期授课计划由任课教师在熟悉教学大纲,通晓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要求认真编写,也可以由系、部、教研室集体讨论,统一编写。同一专业、同一年级使用同一教材的班级,学期授课计划应同步。
2.授课计划制订应以教学大纲、教材、校历为依据综合考虑,按实验、实习、复习、考试、考查等教学形式的课时安排并按规定规格编写。计划中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期授课计划在编写时应根据学期计划时数分配表留有适当机动。
3.授课计划制订应在本学期正式上课前编写完毕,字迹清楚,经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审批后上报教务处,并于二周内返回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和各系(部)分别保存一份。
4.任课教师必须按照学期授课计划组织教学,自己不得轻易变动。若须调整,须事先经教研室讨论、系主任同意,报教务处。 若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有较大变动时,须经教学副院长批准。
(二)备课规范
备课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严密的计划性,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备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编写教案。
钻研教材主要是研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教师通过对全册教材、单元或课题、 节次或 课时教材的反复阅读,在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要求的基础上,理清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逻辑结构,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领会教材的思想性,明确教学内容;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以便更好地扩展学生的智力。
了解学生是为了因材施教,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心中必须想到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学生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
编写教案。教案是上课的预定方案,也就是课时计划。教师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出每一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首页、备课笔记(或讲稿)、教学后记三个组成部分。
首页应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名称、授课专业、课题(章、节);
(2) 教学基本要求;
(3) 教学重点、难点;
(4) 能力要求;
(5) 作业题、思考题及要求;
(6) 教材及参考书。
备课笔记或讲课提纲、讲稿一般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设计教学程序为线索,编写好教材的内容要求,安排好教学的顺序和重点,新旧知识和教学环节的过渡及时间分配,教具、挂图的运用、板书、挂图的设计。
教学后记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后回顾,总结本课施教中的经验,提出改进措施,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教案可有详细教案和简单教案,新教师或新开课宜用详细教案,经过教学实践可逐步过渡到简单教案。教案具有指导性,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应熟悉并在授课中依照执行。
教师授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常备常新,努力克服防止随意性。新教师的教案必须提前一周送交指导教师审阅签字。没有教案的教师一经查出,视为教学事故。
(三)课堂教学规范
讲课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任课教师必须按照预定教案讲好每一堂。使每分钟得以充分利用,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讲课的基本要求是:
1.教学态度要求:
教态端正。服装整洁、仪表大方,用普通话讲述、语言文明规范,尊重学生、注意礼节,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 不 拖堂,不随便调课,并能认真填写教学日志。
2.教学目的要求 :
目的明确。依据教学大纲,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全面考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智能、智能开发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贯彻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原则 。
3.教学内容要求:
内容准确。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解力求准确无误,确保讲授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思想性,能处理好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并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并使本次讲授成为有机的、相对完整的段落,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成果。
4.教学方法要求:
方法适度。以教学目的要求为依据,以适应本课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为前提,以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为准则,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教学结构要求:
结构紧凑。教学环节疏密得当、和谐统一,教学节奏把握恰当、时间控制合理。
6.教学艺术要求:
艺术性强。注重讲究讲课艺术,力求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生动、深入浅出、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逻辑严密;板书布局合理,工整有序。使讲课有感染力, 使教与 学形成良好的互动。
(四)课外辅导与答疑规范
课外辅导与答疑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是教师在上课之外,对个别或部分学生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对于贯彻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辅导和答疑的内容: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作好课外作业;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作必要的补充讲课;对因故缺课的学生及时补课;给成绩优异的学生做个别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与指导。
辅导和答疑一般以个别答疑为主,但对共同性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辅导,也可以进行个别质疑,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生,帮助后进生,注重因材施教。
任课教师每周至少下班辅导一次,原则上进行个别答疑,遇到普遍存在的问题可面向全班。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
作业布置与批发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它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布置作业的范围和形式:阅读教科书和有关参考书;各种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适量的实践作业。
布置作业的要求:布置的作业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中;每次的作业都要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作业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作业批改要求:教师批改作业应认真、及时、全面,并做出记录,写出评语,记入成绩册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在数量上,对于指定的作业应全批全改,对于少数作业量大的课程可适当减少批改量,但不能低于三分之一;在批改方式上,对于作业纸、绘图纸、报告纸等应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对于不合格的作业要发回重做,对于无故迟交或不交的作业要适当扣分或不给分,对于优秀作业应取 3-5份/ 次予以 保留,纳入班级课堂教学档案。
(六)听课规定
听课活动是检查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手段。包括院领导、行政处室负责人、教务处、系(部)、教研室对任课教师的听课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学院领导、行政处室、教务处、系(部)、教研室对任课教师的听课主要是检查教学质量、课堂组织和授课进度情况;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主要是交流经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听课要求:普通教师(含兼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听 10节课;教研室主任每学期至少听8节课;各系(部)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听6节课,行政处室及院级领导每学期至少听 2节课。听课记录期末交教务处检查。
(七)教师调课、补(代)课规定
1.教师因公、因事、 因病需调课 ,必须事前向所在系请假,经所在 系同意 、填写“请假单”和“调课单”后方可停课。凡未按规定办理手续而擅自调课或代课的,均按教学事故处理,所补的课不计入工作量。
2.教师如遇事先难以预料的原因而不能按时上课,教师本人(或委托他人)须在上课前半小时向所在系请假,待上班第一天按规定补办调课和请假手续,并根据事因作特殊情况处理。
3.教师因公外出或生病、事假超过一周以上的,一般应经教研室主任指定、经系部主任批准,由所在 系安排 其他教师代课。并填写“调课单”交教务处备案。
(八)实验教学规范
实验教学是使学生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受到实验方法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仪表,并获得观察、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和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学期实验授课计划、实验课时授课计划、上实验课、操作辅导、批阅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考查。
实验教学要求:
1、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做好学期授课计划,指导实验教学有力、有序地进行。
2、实验指导教师认真编写实验课时授课计划。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实验准备、实验指导以及实验报告示范。
3、教师应认真准备实验,进行试做,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指导实验应严格要求,加强检查。学生没有预习不准作实验。教师要检查学生实验的数据。仔细批改实验报告,对于不合格的报告应退回重做。
5、每学期末,实验指导教师应写出实验教学工作总结,进行学生实验成绩分析,并报各系存档。
(九)学生学业成绩评定
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利于调研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考核一般以笔试为主(闭卷或开卷),也可采用口试、实际操作、课程论文(或设计)、答辩等方式。对考试的课程,教师在拟定试题的同时,应拟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考核成绩的评定一般采用百分制。某些实践性课程(如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要认真考核,根据课内外学生学习表现、平时测验、作业设计、报告论文、实习或实验报告评定成绩,评定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百分制与五级记分制的换算标准为: 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及其以下为不及格。
教师应在考试结束后集体阅卷,两天内把成绩交教研室,以教研室为单位上交所在的系部,经系部整理后交教务处审核,由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录入学籍管理系统,并保留 原始成绩 资料,教师同时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改进的措施和办法,试卷分析表上报系部。 教 务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