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代码:650111
二、入学要求
三年制: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五年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两年制:中专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3年。
(五年制:修业年限5年。两年制:修业年限2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土建(56) |
建筑设计类(5601) |
建筑装饰业(49) |
室内装饰设计(2-10-07-06) |
室内装饰设计人员 |
室内装饰设计师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相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教育,使学生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艺术修养,了解本行业相关知识,掌握全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专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现代艺术设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毕业后能应用所掌握的理论和技能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与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 知识
(1)掌握人文素质基础知识;
(2)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软件知识;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
(5)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市场适应能力。
(6)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3.能力
(1)具备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包括制图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
(2)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
(3)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5)具备一定的自我设计能力;
(6)具有一定的客户沟通能力。
(7)具有计算机软件操作与应用能力;
(8)具有较强的独立实践能力;
(9)具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能力;
(10)具有独自洽谈业务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
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规定。
《军事理论》《军事技能》
教学目标: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主要内容:
《军事理论》主要包含:国防概述、 国防概述、国防建设、武装力量、国防动员;国家安全形势、国际战略形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当代中国军事思想;新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信息化作战平台等内容。
《军事技能》 主要包含:共同条令教育、分队的队列动作;轻武器射击、战术;格斗基础、战场医疗救护、核生化防护;战备规定、紧急集合、行军拉练等内容。
教学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进入正常授课课堂,军事技能训练应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治训原则,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面授在军事课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和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主要内容: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生活安全教育、防火知识,消防安全、物品保管,财产安全、防诈骗、防传销、珍惜生命,人身安全、饮食卫生,食品安全、出行平安,交通安全、心理健康、交往及就业安全、保密知识与国家安全、预防犯罪、应急知识、公共安全等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入学教育、安全讲座、安全分析、课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利用各类网络课程及资源开展教育。注意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切入点,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主线,以思想引导、道德涵化、法治教育为主体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主要内容:
课程包括三大知识模块: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绪论”、“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二是道德教育。包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内容。三是法治教育。包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内容。
教学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旨在强化提高学生理论认识和分析能力。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来设计。实践教学既可在课堂内也可在课堂外进行,主要包括课堂内实践教学、课堂后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种类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政治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等内容。
教学要求: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中,重视信息技术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网络课程等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管理。实践教学中,以校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训室为依托,充分利用设置情景、分组讨论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课程内容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分为两部分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主要包含:校史校情与课程绪论、生涯意识唤醒、兴趣与职业兴趣探索、能力与职业能力探索、外部职业环境探索、生涯发展决策和计划与行动管理等模块内容。
《求职就业与职业发展》主要包含: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积极提升求职技能、掌握就业维权知识、关注毕业流程、完成实习任务和做好职业规划等模块内容。
教学要求: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教学进入正常授课课堂。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教学实际认真落实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相结合、解决共性问题与关注个性问题相结合、规划未来与管理当下相结合等原则,注意结合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指导,重视信息技术和线上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管理,借助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复杂的世界局势,让学生更加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主要内容: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教学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课程,分为课堂和实践两部分。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应该认识并能够理解的社会热点问题,以专题化形式开展,同时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思考体会,分析当下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新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包含:创新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意开发、创新方法训练、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风险、创业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创业模式选择、互联网与创新创业、创业计划的设计与编写等模块内容。
教学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教学进入正常授课课堂。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重视信息技术和线上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
主要内容:大学生的适应与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
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 运动技能目标: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 身体健康目标:能进行自我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心理健康目标:通过运动调节情绪,缓解日常学习中的压力,体验运动的乐趣。
5.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主要内容:
《体育》主要包含:田径、太极拳、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形体训练。
教学要求: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我校运动场地、设备、器材和师资等实际情况,我校在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开设体育课程,每周2学时,每学期18周,36学时,全年共144学时。任课教师应具有相应体育项目的教学理论及技术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某专项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技术;初步具备一定的战术意识和比赛能力;初步掌握某专项的比赛组织与裁判方法;能运用所学专项运动技能,科学地锻炼身体。
《大学英语》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主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包含自我介绍、谈论过去经历、表达好恶、谈论交通、谈论天气、谈论环境、谈论爱好、表达身体不适、就医用语、抱怨、谈论中国传统等内容。
教学要求: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教学选取优质慕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线下课堂教师充分利用多模态教学法,将互动教学,情景教学、任务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和展示等方式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优势,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设计素描》
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主干课程,是对设计造型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训练。此课程重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通过写生与创意课题等实践教学,进一步吸收深化理论教学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造型和审美基础。通过创意实践、观摩讲评训练,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同类其它基础课程教学起到导向性和师范性的作用。对培养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学习设计素描的结构表达,了解结构的认识及结构的再建表现;学习设计素描的质感表达、认识质感、明暗调子及表现手段、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学习设计素描的创意表达,掌握空间的认识及构成原则;学习设计素描的创意表达,掌握创意的表现手段。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由浅入深的、以课堂写生练习为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宗旨,学习结构形态造型、明暗形态造型、精细特写造型,创意形态造型和快速表现技能训练,为专业学习奠定较为扎实的造型基础。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应掌握素描的表现方法、素描观察的方法、素描的明暗关系和五大调子知识。
《设计色彩》
教学目标:色彩是设计的重要表现之一,对色彩的研究和分析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设计者必备的条件。通过美术欣赏课程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总结美的规律,了解文化历史,从而找到提升自身设计能力的方法,培养色彩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以便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灵活运用。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设计色彩概论、色彩的表现类型、色彩的情感表现、色调与色彩构成、色彩对比、色彩归纳的装饰写生、色彩采集重构写生、设计色彩作品赏析。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色彩使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方法步骤,在作画中运用水粉技法,理解构图的方法和能够做一些构图训练,使学生理解色彩的性能和观察方法。掌握设计色彩的知识与方法,了解设计色彩的发展状况
《平面构成》
教学目标:《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教学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几乎适合所有设计类专业,对其所有的专业课都起到显著的基础性的作用。平面构成是一切应用类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基础,它通过对平面中形态构成要素、立体与空间概念、图形与构图的分析,平面中三维、四维幻象的塑造,平面创作技法的研究以及平面构成的美学原理等内容作进一步的理性分析,从本质上理性地把握平面中构成的基本属性和应用规律,以为今后的各类专业应用设计作好准备。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构成的起源、平面构成的发展简况、构成的概念、形式美法则、基本形态的创造与组合、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与特征、构成形式种类等。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从高职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了解其性质及作用,并联系设计实例分析点、线、面在设计中的体现和运用,重点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及其运用。强调训练与图例相结合的讲解,循序渐进,就每一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做针对性的练习,深入浅出,力求更具有教学针对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构成能力,以便于在设计中做到灵活运用。
《色彩构成》
教学目标:本课程色彩构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了解色彩的产生原理、色彩的视觉原理、掌握色彩三属性、色彩的分类、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调和的要领、色彩的情感与思维变化原理、色彩的构图方法等。
教学要求:针对色彩构成这一专业基础课程,需要拥有专业美术功底的教师,在教师基础造型能力中尤其突出设计能力,有很强的色彩构成能力,能够从事复杂的色彩构成教学活动,并能够引导学生强化色彩构成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色彩构成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提高视觉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为进一步学习设计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体构成》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其实掌握平面与立体构成课程的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设计工具,学会在理解平面与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和运作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意与设计,同时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学习立体构成概述 ,掌握构成的起源、构成教育的发展简况,学习点、线、面材立体构成,了解用不同的构中的形象组合方式来满足不同种类的设计需要,学习块材的立体构成,掌握单元形体的组合构成,基本形体的分割造型,学习包装结构和容器造型设计,熟悉纸包装结构设计,容器造型设计。
教学要求: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有创意的平面与立体构成实验课程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得形态。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专业写生》
教学目标:《专业写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现场教学环节。为专业培养奠定一定的色彩搭配和造型基础。通过外出写生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民居、风土人情、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和拓宽学生对美的修养;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对于室外色彩的感受和捕捉能力和提炼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在实践中的意志力、吃苦精神、协作与友爱精神。
主要内容:学习专业写生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写生制图规范表现的能力,运用素描、色彩、速写等手法绘制采风地区的景观小品、建筑单体、街巷景观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结合实地调研实践及实践写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设计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经验的培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都突出表现在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实践经验中,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更为突出。
《专业采风》
教学目标:《专业采风》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现场教学环节。该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实训计划以及参观实例等途径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通过实践,亲身感受和亲身体验等,初步了解艺术环境及建筑室内设计艺术,搜集建筑及装饰装修重要的一手资料和素材,开阔眼界、扩大视野,为今后的专业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思想理念支持和方向引导作用,同时也锻炼学生在实践中的意志力、吃苦精神、协作与友爱精神。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画面构图方法、条件色规律与表现方法、色彩与透视空间、资料的提炼概括与取舍等。
教学要求:通过专业采风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采风地区的民族风俗和建筑特点,为今后的课程收集相应的自然元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熟悉设计法则,能将构成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设计艺术史论》
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艺术史论》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相关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设计文化修养以及对前人、他人的设计成果的吸收能力,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设计的概念与含义、设计的目的与原则、中西方设计历史、设计的分类与特征、设计与技术、材料的关系、设计风格与审美、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和职责、设计与市场法规、设计的未来等。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设计的概念及历史进程,明确设计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掌握形成较完善设计思维所具备的因素,了解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和职责,理解设计的过程与步骤以及设计的相关法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家具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家具设计的欣赏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家具造型设计能力。家具与陈设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可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借助传统进行创新、从大自然获取创意、灵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其潜在素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主要内容:首先学习家具的发展简史及风格,掌握家具造型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了解家具的特性,熟悉家具设计概念,家具设计的原则;然后讲述人体工程学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人体测量及测量值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接着学习各种家具(像软体家具、金属家具、塑料家具、竹藤家具)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学习家具造型设计的构图法则,掌握家具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设计方法,学会运用三大构成的知识进行家具造型设计和色彩设计;最后,学习并掌握室内陈设的色彩的选择,陈列品造型、图案的选择,陈列品的质感选择,使其能在统一之中显出材料的本色。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根据家具风格、功能、造型、色彩、结构、装饰、经济等设计要素进行家具设计与设计方案的表达基本技能,特别是具有结构与生产工艺设计为主的“二次设计”能力,满足从事家具设计制造岗位对该类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
《效果图设计表现技法》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专业技能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效果图表现技法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各种绘画表现技法,提高学生对各种材质和家具陈设的认知,加强简明、快捷创意的设计表现技法的训练,并强调表现效果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透视基本原理,手绘效果图概述、单体器具的速写、室内局部手绘、不同材质的表现方法及分类、着色综合表现技法、室内设计手绘、建筑设计手绘、景观设计手绘等内容。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从高职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实训实践相结合,临摹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熟悉效果图表现技法设计法则,能将效果图表现的多种技法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人体工程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与“室内环境”等研究对象科学、全面的了解,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学习、工作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原理与解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研究方法;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对人体家具、准人体家具、建筑家具尺度要求的学习,结合百分点原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尺度意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对有关的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探索适应生理、心理需求,考虑到符合尺度、材料、温湿等诸多要素。树立为人民服务、敬业爱岗的主人翁意识,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将人体工程学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
《制图基础与透视》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专业技能必修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绘图方法。能正确的使用绘图工具,有较熟练的绘图技能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识读装饰设计施工详图和初步绘制透视图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能成为合格的室内设计师等职业岗位创造基础条件。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轴测图、建筑施工图 、建筑(室内)装饰施工图、平面图、顶棚(天花)图、立面图、剖面图与断面图、详图、透视基础等。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从高职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相结合,课堂绘制与收集资料相结合,临摹与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掌握制图与透视的基本原理,熟悉设计法则,能将制图与透视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3D Max是一门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3D Max软件,可用于设计室内外效果图、公共环境设计、产品模型、园林设计外观等。要求学生了解3D Max软件的特点及功能性。熟练操作,并能独立完成室内外效果图的制作。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基本概念,了解三维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3D Max的安装和运行、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创建三维几何体、二维图形建模、对象的仙则与变换、模型的修改、着色投影、环境设置、材质、编辑、贴图、灯光与阴影、动画制作等。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从高职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2)》
教学目标:本课程Auto CAD是一门计算机应用与工程制图相结合的技术基础课,是工程设计与图形学领域的新学科,也是当今城市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以及工程专业和一些相关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在教学上结合实例进行演练,突出案例的普适性与参照性,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快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绘图环境的设置、基本绘图工具的功能与使用、图层与图形对象特性、利用绘图辅助工具精确绘图、图形的编辑与修改、复杂图形对象的创建与编辑、文本输入、尺寸标注、块与外部参照、图纸的布局与打印输出。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从高职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使学生能比较全面掌握AutoCAD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后期课程作业练习,要求学生应具有熟练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能绘制简单的三维图形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课程
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可操作性。
《图形后期制作与处理》
教学目标:通过图形后期制作与处理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制图辅助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通过实践上机操作,运用PhotoShop制图软件,进行设计构思与艺术创作。让学生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提高图形的制作与后期处理能力,提高本专业设计应用与开发能力,提高设计的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的基本知识、Photoshop建筑表现基础、Photoshop常用工具和命令、建筑配景原则与合成技巧、后期处理基本技法、彩色户型图制作、建筑立面图制作、彩色总平面图制作、室内效果图后期处理实战、透视效果图后期处理实战等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程教育、案例分析、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利用网络设计课程及资源开展线上教育。充分利用电脑机房优势,利用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注重思维创意,制作出有内涵的设计作品。
《室内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室内设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学习内容、基本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专业动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学生能掌握住宅设计的基本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住宅空间设计,体现文化气息,能联系实际,处理好功能、技术、材料、造型的关系,掌握室内空间艺术处理的手法,能够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具备较强的住宅室内方案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室内设计的含义与特点、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室内设计的内容与分类、室内空间的色彩、照明、材料运用、室内陈设与绿化、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室内设计的依据与要求。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中各设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彼此的联系,熟悉室内设计的原理及方法掌握室内各类空间形态的组合方式,掌握生活空间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具备能处理一般室内居室空间组织与界面设计的能力,了解室内公共空间的类型和设计要求,掌握各类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
《室内微景观设计》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需求,特别是具有室内微景观设计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高技能应用性技术人才为宗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完成微景观设计任务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微景观设计制作实践的初步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室内微景观设计的概述、微景观的起源、微景观的种类、微景观的制作方法、微景观的制作选择、室内设计形式美法则、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等。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类微景观设计的特点,方法、设计与建成实景的关系。对客户委托工程,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能独立完成全套的设计文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真实的工程、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根据对现状条件的调研分析、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制作完整的符合设计要求的全套设计文件。通过参与实践,更形象地了解微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设计程序,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尽快适应专业需求打下基础。
《园林景观设计》
教学目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属于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在园林、环艺等专业中属于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室内外观赏植物及环境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初步、图形软件等先修课程基础上开设的,本课程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首先学习园林景观设计概述,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植物介绍及配置、景观小品及建筑、快题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特点、设计原则和方法及整个程序,设计过程每一环节的任务要求,掌握完成方法。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相关基本知识、手绘方法,学生除了创新要求之外,必须掌握各具体项目现状条件分析、各类园林绿地特点等技术知识,园林景观设计程序和设计中技术规范要求必须在课程项目中理解和掌握。突出学生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处理对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体現注重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目标。
《室内软装饰》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针对环艺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针对社会需求,探索室内软装设计课程改革方法,在原《室内设计》课程基础上,依据室内设计企业人才需求,重新组织整合的一门实践性专业核心课程。针对目前企业对本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课程的重新定位。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突出能力目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将设计能力、理论、知识有机的贯穿于整体课程教学中。本课程着眼学生空间设计能力和家具造型设计能力的形成,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室与实训场所一体化、将课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融教学作为一体的模式,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主要内容:详细讲解室内软装饰设计的含义与特点、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室内软装饰设计的内容与分类、室内软装饰空间的色彩、照明搭配、软装材料运用、室内软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室内软装饰设计的依据与要求。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室内软装饰设计中各要素的构成以及彼此的联系,要求学生了解室内软装饰的发展趋势、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从而具备室内软装饰设计搭配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室内软装饰设计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强调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及课堂交流结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专题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商业展示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商业展示设计的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对商业展示设计原理的理解与设计思维,提升学生的展示模型动手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方案分析能力,强化方案设计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以及艺术审美,利用设计手段和训练提高本专业设计应用与开发能力。
主要内容:商业展示设计概论、商业展示的范畴、商业展示设计原理、商业展示设计基础、商业展示专项设计等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程教育、案例分析、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利用网络设计课程及资源开展线上教育。本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充分利用机房和实验室优势,提升学生的展示模型动手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方案分析能力,强化方案设计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建筑外观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建筑外观设计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建筑的发展史,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外观设计的概念、性质和研究对象。掌握建筑的真正内涵,掌握建筑的图示方法,结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建筑设计技能和基本的表达能力。
主要内容: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建筑设计表达技法、形态构成、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等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程教育、案例分析、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利用网络设计课程及资源开展线上教育。通过建筑及其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课和相应的作业实践练习,掌握建筑空间基本表现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进行课题设计,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鼓励学生注重思维创意及抽象训练,创作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见附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 :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或相应行业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岗位,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本专业的教师主要来经贸系各方面较优秀的教师,一方面应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另一方面还要具有极强的责任心,不仅能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给学生充分指导,而且还要能指导学生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方向。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室,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绘图设计实训室,模型加工实训室,基础绘画实训室。主要配套的教学设施是计算机媒体方式。即计算机结合大屏幕的方式传授课程教案、课程ppt模板的模式传授理论课程部分,实训部分采用实训室内的各个设备所依托来完成教学工作。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环境设计原理、方法、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装饰品设计和艺术美学概论文献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具体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案例教学,“教”与“学”要密切互动。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
3.要创设工作情境,加大案例分析的数量,紧密结合自学考试的考核项目,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利用多媒体演示等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财务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
按照《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设置,依据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授课,教学采用分组练习、传统讲授、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五)学习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考核内容要充分体现“自学考试”标准中相应项目的考核要求;
3.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4.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案例分析考核、现场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六)质量管理
1.成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监督委员会,负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领导工作,教学副主任牵头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指导系部开展实施工作,并履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监督职能。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 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 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系部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责任部门,系部办负责质量保障的组织和协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负责专业标准以及规范文件的修订和完善,教务处负责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方案的审核和论证,并配合落实学分制改革、教学进程安排以及教学资源的调配等。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1.学生必须修完教学进程表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设计且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实习且考核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学生参加共青团第二课堂、技能竞赛、技术革新、撰写论文、志愿服务等活动按照学院相关要求给与一定的学分,计入总学分。
2.建议学生获得一项与专业(或岗位)必备能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3.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毕业要求,由学院统一颁发大学专科毕业证书。
十、附录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二)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