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从事的是一项光荣而又甜蜜的事业!”2018年10月,面对记者,河南省林州市委巡察办副主任、村居巡察室主任张明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017年4月,林州市委探索推行村居巡察工作。其初始动因,是为了有效解决居高不下的信访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总结提升,这项工作经历了由“访”到“察”的转变,林州市1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参与完成了8轮共313个村居的巡察工作。
通过8轮巡察,巡察组发现并反馈问题4114件,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移交问题线索271件。目前,前6轮已整改结束,交办的2575件问题中,整改到位2485件,整改到位率96.5%;党政纪处分125人,移交司法机关38人;解决民生问题1075个,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基层干部得到了一线锻炼,广大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市委第八村居巡察组组长、农业局副科级干部冯志刚深有感触:“村居巡察工作在党建工作的长河中,或许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林州人民来说,这个变化是巨大的。”
立足于访着眼于察,聚焦于改落实于建,
有效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按照中央部署,河南已经建立了市县党委巡察制度,有力推动了巡视向基层延伸。但从实际情况看,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居仍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薄弱环节。
数据显示,2017年河南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4983起、处理6773人,其中仅扶贫领域违纪问题就多达2006起、处理2734人,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党组织“软弱涣散”,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竿插不到底”“水流不到头”的情况,存在“上面九级风浪、村居波澜不惊”的问题。以林州市为例,全市农村“问题支部”一度多达108个,占农村党支部的近20%,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实见效。
林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卫东说:“开展村居巡察,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督促基层党组织把欠账补回来、把党建抓上去,有效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在巡察方法上,巡察组以‘一托N’的方式,每轮巡察40天时间,每个组巡察3—4个村居,每个村居入户走访党员干部人数不少于村居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三,走访村居户数不少于总户数的20%、最低不少于50户。对基础较好、情况相对简单的村居,3、5天解决问题;对体量较大、情况复杂的村居,坚持时间服从效果,力争10天、半月解决问题。”林州市委巡察办主任王建斌说,“每两轮巡察结束穿插一次‘回头看’,既督促整改老问题,又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巩固拓展巡察效果。”
巡察每个村居,都要召开村民大会,设置信访举报箱,张贴巡察公告,公开举报电话,开通村内“大喇叭”,扩大巡察知晓度,提升群众参与度。
用活“访”的方式,树立“察”的震慑。巡察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感受民意,谈话地点覆盖了街头巷尾、农家庭院、田间地头和百姓饭桌,与老百姓“唠家常”“掏心窝”,“面对面”“心贴心”,广泛征求和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林州市龙山街道其林台村,近几年群众上访不断,巡察组注重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倾听心里话,注重从“正常现象”背后发现“反常问题”,摸清了3名村干部收受开发商贿赂共计1588万元、挪用集体资金2.2亿元的重大问题线索,“小官巨贪”受到法律惩处,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掐灭了引发上访的“导火索”。
村居巡察组在东岗镇东岗村巡察时,谈话间无意中听群众说,现在的干部可真不错,我家房顶漏了,干部主动无偿来给我修房子。猛一听,认为这样的干部应该是个好干部,当时巡察干部反向思考、顺藤摸瓜查实了东岗镇镇长助理、纪委副书记李玉堂骗取国家危房改造和扶贫搬迁补助资金共计175万元的违纪线索。李玉堂为人霸道、作风蛮横,是当地百姓人人畏惧的“李半街”,在东岗素来有“不拜庙堂,拜玉堂”的说法。听到他被查处的消息,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巡察组紧盯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于反映具体、可查性强的问题线索,迅速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八轮巡察交办问题线索271件,已经办结的问题线索中党纪处分125人,移交司法机关38人。
根据村居巡察移交的问题,姚村镇共清收集体土地占用费340余万元,收回集体土地50多亩,给予6名党员干部党纪处分;赵家河村村干部带头修庙,镇纪委分别对5名村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党员作出深刻检讨。
林州市委巡察办干部郭晓伟说:“一次巡察比上十次廉政教育课都管用!开展村居巡察,就是让利剑直插基层,彻底击碎‘乱’的生态,重新构建‘治’的环境。”
结合巡察发现的村居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林州市委督促镇(街道)党(工)委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整治“空壳”村支部,“不倒翁”支书,“候鸟型”党员,家族、宗教势力干扰把持村务活动,党员支持参与邪教迷信活动等问题。通过开展农村“问题支部清零”活动,林州市共解决村居班子突出问题295个,调整村级班子39个,涉及党支部书记28人,其他村居两委干部35人。
充分运用巡察发现的案件资源开展以案促改,既立足于“当下改”的措施,更着眼“长效治”的谋划。林州市委、市纪委共筛选剖析典型案例264起,查找小微权力廉政风险点1247个,制定防控措施1319项,整改问题210个,警示教育村居两委干部11466人次。2018年,583个村居全部顺利完成换届工作,换届成功率100%,一大批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真心为民的好干部进了村两委班子。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每减少一分,党和群众就更加贴近一分。“通过村居巡察,我明显感觉到村居基层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党风政风大有好转,党心民心更加贴近,村居巡察是破解基层难题的有力抓手。”林州市横水镇焦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魏保吉表示,下一步,要按照巡察组反馈意见,扎扎实实做好整改工作,真正把“最后一公里”打通、走实。
各级党委责任上肩,职能部门任务落地,
构筑村居巡察工作的“四梁八柱”
村居巡察怎么开展、重点访察哪些内容、人员从哪来、成果怎么用……一系列问题摆在林州市委一班人面前。村居巡察工作没有经验可以吸收,没有模式可供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伟大光辉的红旗渠精神。林州人能吃苦、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认准了的事情,就只管苦干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组织建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跟进到哪里’的重要指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既然决定要干,市委就责无旁贷发挥‘主心骨’作用,以上率下硬生生趟出一条路子来。”林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宝玉回想起市委多次研究部署村居巡察工作的情景,仍然感慨万千。
从第一轮村居巡察开始,林州市委坚持边巡察、边总结,补短板、促提升,经过一年多的反复酝酿和实践探索,今年5月,市委正式印发《关于扎实推进村居巡察全覆盖的决定》和《村居巡察工作实施办法》,从体制机制层面为村居巡察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要求,规划在三年时间内对全市583个村居实现“巡察全覆盖”,对村居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确保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村居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确保村居干部微腐败和作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打好了地基,还要考虑房子怎么盖。林州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在市委指导下,统筹考虑工作和当地实际,先后出台了《林州市委村居巡察工作规划(2017—2019年)》《村居巡察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村居巡察工作规范》《村居巡察整改督查办法》《镇(街道)村居巡察目标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村居巡察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市直部门、镇(街道)、村居各司其责,同向而行、同步发力。市委以开展村居巡察为总抓手,通过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把全市各镇(街道)、村居和相关市直部门贯通在一起,镇(街道)承担村居巡察的整改主体责任,市直部门负责全市层面共性问题的标本兼治,村居具体落实全面整改任务,村居巡察工作的“四梁八柱”得以高效构建。
路线确定了,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为了解决巡察力量单薄、专业程度不够等问题,林州市委优化整合市域监督力量,为村居巡察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内部挖潜,为巡察机构调剂增加15名工作人员,在巡察办增设村居巡察室,配备4名专职工作人员。建设村居巡察人才库,从市直各单位选取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骨干力量,组建了不少于320人的村居巡察人才库,作为村居巡察工作的主要力量保障。人才库人员每年平均抽调一次,基本不影响本职工作,解决了抽调人员“抽不动”的问题。
发现问题不整改,比不巡察的效果还坏。为了推动巡察反馈整改事项有效落地,经过前五轮的探索,2017年12月,市委决定统筹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巡察机构人员,专门组成5个巡察督查组,巡察中指导村居巡察组开展工作,巡察结束后担负村居巡察反馈问题及移交事项的整改督查任务,村居巡察水平和巡察整改率均得到大幅提升。林州市委第一巡察督导组组长马玉凤告诉记者,“姚村镇已巡察17个村,122个整改期限内的问题全部按时完成,整改到位率达到了100%。”
把“小事情”作为“大政治”,根除民忧民怨民愤,
不断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林州人奋战十年建成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水利工程,全长1500多公里,其中总干渠仅有70.6公里,干渠、支渠、斗渠、毛渠的长度占据了红旗渠的绝大部分。漳河之水正是依靠着密如蛛网的干渠支渠斗渠,才流进了老百姓的田地,滋润了千家万户。
现在,一支支由四五名干部组成的村居巡察组,就像斗渠、毛渠一样,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精准“滴灌”进每一个村落,延伸进每一名农村党员的心中。
在开展村居巡察工作之前,林州市纪委每年受理的信访举报基本保持在1000件次左右,其中对村(居)务不公开、“三资”管理混乱、宅基地纠纷、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等群众诉求得不到解决等问题的举报占到60%以上,这些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损害村居和谐稳定、制约村居健康发展、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天大的事。每一名巡察干部都把群众反映的“小事情”“小案子”,作为民心向背的“大问题”“大政治”,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不见成效,决不收兵。
“刚开始下村巡察的时候,推进并不顺利,老百姓‘不屑’、村干部‘不理’、乡镇党委‘不欢迎’、巡察干部‘不自信’。”林州市委第一巡察督导组组长马玉凤告诉记者,“群众不相信巡察组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认为‘走走过场就回去了’。我们抓住一些能够立行立改的‘小问题’‘小事情’,要求村居党组织限期整改,几件事下来,村居巡察的效果就显示出来了,党的威信就树起来了,老百姓开始信任巡察干部、拥护巡察工作。”
村居巡察紧盯两委干部不作为,村居安全生产、环境卫生、道路出行、水电气等民生事项不落实,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等实际问题,着力查找问题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七轮巡察共发现有关问题1334件,已解决到位1075件。这些问题抓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干部信服、群众赞赏。2017年,林州全市的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5%,2018年上半年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8%。
为了解决任村镇马家岩村、茶店镇元家口村部分群众的吃水问题,村居巡察组多次翻山越岭几十公里,寻找水源、勘察路线、督导水管安装,老百姓家里用上了自来水。
西牛村拆除了9处违章建筑,收回125万元集体资金,积累了20多年的老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干在实处,功在民心。在采访过程中,老百姓那些真切朴实的话语时时感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群众说,“巡察组来到村里,就像当年红旗渠的清水一样流进咱老百姓心里。”
“村居巡察不仅仅是对村居两委的‘政治体检’,更是对歪风邪气的有力震慑!”市委村居巡察组组长牛海书说,“群众普遍反映,村居巡察组进驻后,‘歪毛淘气儿’少了,邻里纠纷少了,村风村貌为之焕然一新。”
对村居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林州市委坚持集中治理,重点突破,根据巡察133个村居发现的党员教育管理、“三资”管理、宅基地使用、财务管理、合同租赁、低保办理等9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市委成立9个常态化整改工作组,开展专项整治。
市纪委牵头集中规范村级租赁合同3159份,收回流失的集体土地8896亩。
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牵头、各镇(街道)积极配合,联合开展“三资清查”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清查项目24172个,收回拖欠集体资金2572万元。
截至2017年底,林州全市542个行政村增收总额达到1.1亿元,消灭了集体经济空白村,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了良好基础。
龙山街道深沟村引进北京吉瑞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月亮山生态园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共流转山地1200余亩,其中集体土地800亩,盘活了村内的边角山地,实现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深沟村村民老杨算了ー笔账,在月亮山生态园项目中,家中流转了2亩地,先领了1年的土地流转金1600元,还可以到生态园去干活,每年能挣6000多元。老杨说,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一位巡察组长深有感触地说:“我今年55岁了,参加工作以来,这种形式的大走访、大巡察,真是不多见。对村居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长期想解决没有解决到位的问题,真正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人民群众很欢迎。”
“村居巡察沿用贯彻了巡视巡察的制度精神和方法要义,紧密结合村居民情特点,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巡视巡察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的积极探索,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正晓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扛稳抓牢政治责任,积极推进村居巡察工作,着力打通巡视巡察向基层和群众身边延伸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