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在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截至当天,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工程供水区域不断延伸,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随着受水区配套工程的不断完善,受益范围正由大中城市向农村地区拓展,受益人口逐年增加。
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王道席介绍,通水以来,工程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10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东线工程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T”字形的供水“大动脉”。随着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供水进入常态化,天津、河北等地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水质保护措施,工程水质长期持续稳定达标,北京市自来水的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至现在的120毫克/升,开水壶里的水垢明显少了;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世世代代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我们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把节水作为受水地区的根本出路,全面提升受水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用水效率总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指导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的指标体系,推广应用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王道席说,去年,受水区7个省市万元GDP用水量为35.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为30.6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万元GDP用水量下降了41.3%,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下降了36.2%。
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北京成立全国首个节水标准技术委员会,累计发布地方节水标准近百项,出台《北京市节水条例》,构建起全过程、全行业、全社会首都节水体系。目前,全市16个区已全部建成节水型区,重点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创建比例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