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歌德
酒店管理学院心理健康专栏"漫步阳光心灵中,每天都要525",每天跟大家分享心理健康小知识,带你畅游健康知识乐园,让你明白如何拥有健康,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今天的心理学小知识叫做“童年健忘
童年健忘是指我们很少能够记住三岁前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些早期记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童年健忘(Childhood Amnesia),又称婴儿期遗忘,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人们通常无法回忆起三岁之前的经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这是由于幼年时期的记忆被压抑。然而,现代研究表明,童年健忘更多与大脑发育、语言能力和记忆储存方式的变化有关。
经典实验与案例
在一项著名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卡罗琳·罗文(Caroline Rovee-Collier)进行了一个关于婴儿记忆的实验。她将婴儿的脚与摇铃连接,通过脚踢来触发摇铃声响。几天后,婴儿再次躺在同样的环境中时,记得通过踢腿来发出声音,显示出短期记忆的存在。然而,当婴儿几周后再回到这个环境时,他们却忘记了踢腿与摇铃之间的关联,表明他们的记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失了。
这种短暂的记忆能力反映了婴儿期大脑发展的局限性。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大脑,特别是负责记忆储存的海马体,逐渐成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记住稍大一点时的事情,但却无法记住更早期的经历。
原理解析童年健忘的形成机制涉及多个因素:
1. 大脑发育:婴儿期的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尚未发育完全,导致长期记忆难以形成和保存。
2. 语言能力:语言是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关键,婴儿期的语言技能尚不足够,影响记忆的有效形成。
3. 自我概念: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助于记忆的保存,而在三岁前,自我概念尚未完全发展,导致早期记忆难以留存。
童年健忘的启示
记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大脑发育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演变。理解这一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早期经历,也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互动和情感交流,帮助儿童发展更强的记忆能力。
“记忆不仅仅是大脑的档案馆,更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通过理解童年健忘的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忆的本质,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的自我认知和生活体验。
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