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国家资历(格)框架?职业教育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鲁班工坊”出海,如何具体实施,又该怎样评估效果?近日,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华职教社主办的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与职业》推出12 个 2023 年重点选题,为近期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12个选题中有些来自党的二十大报告。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统筹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协同创新,是亟需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课题,迫切需要从政策上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会长马树超认为,这个选题对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他建议可以具体聚焦如何在“三教协同创新”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协同创新等问题。
选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策略和案例研究”同样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这一战略任务发挥重要作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祁占勇指出,应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贡献度、特色经验、质量评价、制度创新等切口展开深入研究,探讨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突破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瓶颈,发挥应有功能和价值。
有些选题则瞄准多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存在普遍共识、公认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国家资历(格)框架研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目前已有160多个国家构建了国家资历框架,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我国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框架体系,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尽快建立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制度。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姜大源注意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出现“制度型开放”一词。“制度型开放”的意义在于在学习规则和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更多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开放。国家资历(格)框架建设是落实 “制度型”开放在教育领域里的首要举措。国家资格框架都是成熟的、国际公认的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基本标准。建立与此对标的中国“国家资格框架”,有利于中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标准与国际接轨。他建议具体可以从“国家资格框架”的结构、认证与执行、新八级工制度与“国家资格框架”等选题切入。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也是业界一直以来颇为关注的话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兴起,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对全球各国劳动力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职业教育做出相应的回应。然而,尽管数字技术有巨大的变革潜力,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将这些潜力变为现实的路径。如何理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价值取向等基本问题?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亟待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达成共识。
近几年,“鲁班工坊”已成为我国开展国际职业教育合作的一张名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比较研究”也随之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选题。目前,我国职教国际合作项目整体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点状的产出成果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也缺乏方法论支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志群教授建议,今后需要对国际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和反思,包括“一带一路”和“鲁班工坊”等非营利性合作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评估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研究;英、韩、美等非传统学徒制国家学徒制“转型”经验研究;德国行会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本科的启发等。
《教育与职业》 2023 年重点选题摘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选题理由: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职业教育发展,多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向职业教育机构及相关论坛致贺信,强调“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都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提出“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明晰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着力方向,成为指导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教育思想等重要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阐释,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亟需深化研究。
专家点评:我们要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及相关重要论述,要从“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战略定位、“人才和技能支撑”的功能价值、“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工作逻辑以及适应性要求、办学道路、改革重点、舆论导向、保障条件等全方面学习领会。(点评专家:邢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技能型社会建设研究
选题理由:《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的目标,并且将建设技能型社会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第一条,技能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技能型社会建设还面临着技能人才在体制内外、城乡之间显著的错配现象和“有技能无地位”等诸多挑战。职业教育在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技能型社会建设与产业发展创新的关系、技能型社会的宏观制度架构、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
专家点评:中国技能人才短缺除了体现为技能供给规模不足和质量低下外,也呈现出体制内外、城乡之间显著的技能错配现象。职业教育在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技能型社会建设与产业发展创新的关系、技能型社会的宏观制度架构、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技能型社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点评专家:王星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特色学徒制研究
选题理由:《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提出要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自2014年国家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以来,积累了大量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总结、提炼、研究。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内涵、特征、模式及其保障机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代表国家特征的学徒制模式。
专家点评:学徒制能有效解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选、育、用、留”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基本问题亟待解决。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探索工程技术领域紧缺人才储能赋能的新机制。以此为契机,结合前期成果,持续深化中国特色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中国特色学徒制发展新格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点评专家:赵鹏飞 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特色学徒制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
职业教育面向职业与就业问题研究
选题理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时代背景下,沟通教育与职业,加强职业指导、生涯教育与就业问题研究,关注产业转型动态和新职业发展,剖析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是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在当前经济发展压力加大,高校应届毕业生突破千万,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就业“稳定器”作用,加强就业问题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专家点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它的本质及类型特色就应该体现在面向职业上,“有业”“乐业”是中华职教社先贤一贯强调并为之奋进的职教目标,诠释、探讨和宣传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是《教育与职业》一以贯之的重点领域。特别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地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点评专家:俞启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