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建设要抓好关键点、找准着力点、抢占文化制高点。一是在主流价值引领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深刻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加强党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持续深入地在人民群众中间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教育等等,提升主流价值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中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服务要精准“滴灌”到百姓日常生活,以“接地气”来“聚人气”。要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强化服务效能中加强乡村文化场馆建设,以文化服务汇民力、聚民心。三是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方面。要让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全面发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等等,让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是新时代思想阵地建设的根基,筑牢乡村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是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夯基培根之举。因而,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主阵地”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努力培养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必须下好振兴乡村教育“先手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实质是塑造人。目的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这些,始终是与教育分不开的。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下好振兴乡村教育“先手棋”。一是把振兴乡村教育与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两大战略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彼涉互联、统筹推进。切忌乡村教育与乡风文明“两不相干”。乡村要振兴,教育要先行。民族振兴离不开教育事业,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从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乡村教育又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党育人的重要手段。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二是着力培植尊师重教文明乡风,把崇尚道德、崇尚教育、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乡村大地发扬光大。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新时代强师工程,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在乡村,就要让尊师重教氛围成为乡风文明的显著特征。三是借重优势资源,激励乡村教育反哺社会,不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法治宣传教育等等,就近引才用才,让乡村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也是涵养乡风文明的重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前瞻性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发挥好乡村教育在扶志扶智中尤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必须深耕育种乡土文化“责任田”
乡土文化是乡村的根和魂,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就在乡土文化。离开了乡土文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必然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耕育种乡土文化“责任田”。一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挖掘乡土文化现代价值,激活乡土文化元素,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古老的孝悌文化、家风文化、乡邻文化等等,都是乡土文化的重要标识,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要高度重视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把乡土文化要素与现代文明要素充分结合起来,创造文明新乡风。二是要着力做好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乡土文化遗产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饱含着农耕文明的生存智慧,体现着人们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承载着健康高尚的精神追求。这些生长在乡村大地上的“精神庄稼”,养育着人民无以言尽的悠远而永恒的乡愁。乡土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也正在于此,契合人们的“故土情结”,能够唤起深厚的文化记忆。今天,我们理当对此加以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去让历史说话、让遗产说话,在推动“乡土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自觉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