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宣部公布了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广播剧、戏剧、文艺类图书和歌曲等7项176部作品入选。
176部作品中,红色历史题材占了大半江山,《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辛亥革命》、《唐山大地震》、《湘江北去》、《毛岸英》、《西柏坡》等等。其中,类似《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样的红色历史电影,还获得了不俗的票房业绩。
在影视文艺空前热闹的文化语境里,充盈着气势美、显现着主旋律的影视剧必然有所作为。但长期以来,对红色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市场反应平平。没有性格丰富饱满的人物,没有生命个体的悲欢离合,便不能打动人,所谓“历史的精神”、“理想之光芒”便沦为空洞的说教。今次“五个一工程”中的一些作品之所以能在获得政治肯定的同时,亦能赢得票房,就是努力摆正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使主旋律及其创作更接近平常人的情感。
红色历史影视剧的美学品格——追求阳刚之美即奋斗与奉献的精神本质美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先进性决定着,它理当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为民族振兴提供精神文化食粮。较之以往的红色历史影视剧,这批获奖作品已在努力摆脱“历史概念化”上前进了一大步。虽然,仍然是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但毕竟不再是对盖棺定论历史的简单呈现,而是开始尝试带着创作者个人的情感去“诉说历史”,去表现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沉浮。同时,作品在整体风格上也呈现出强烈的个性魅力和文学的审美特性。在这里,文学与历史达成了完美的结合,建构雄浑、悲壮、宏大、优美的史诗的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而观众也可以从叙事中品到浓深的缅怀意味,那是一个民族的铮铮风骨,不应失去的历史记忆,和不应冷却的生命激情。
这些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代特色鲜明,具有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是近年来历史影视园地结出的丰硕果实,标志着我国历史题材创作和演出的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这批在“五个一工程”评奖中脱颖而出的主旋律文艺作品,拓宽了主旋律题材的表现空间,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对于今后的创作十分有益。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烙有艺术家强烈的个人风格,红色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亦是如此,需要在创作中看到艺术家的个人叙事。当艺术家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来表达对历史的认识、感悟和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艺术作品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力、感染力——人性化的视角比概念化的宏大叙事更能贴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