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也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需要、全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需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自觉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凝魂聚气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凝心聚力的战略工程来抓,推动实现精神文明建设走向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魂聚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筑牢理想信念。这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类平台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做好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工作,引导人们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共筑共圆中国梦。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引导各方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实践表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对于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更加自觉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贯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锲而不舍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顺应新变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进百姓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对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作出的又一重大政治论断。这一新变化,意味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高层次的要求日益增长;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要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个新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利民、惠民体现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拓宽领域、补齐短板,贴近需要、走进百姓,引导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进百姓,必须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做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在精神需要、价值需要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追求。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做凝聚人、引领人、培育人的工作,其特点在于群众性。无论是思想道德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都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群众中发现典型,做到群众评、群众学,文明创建让群众当主角,志愿服务让群众广泛参与,引导人民群众在参与创建中受到教育、提升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我们要坚持从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入手,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升华为人们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在全社会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风尚。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进百姓,必须强化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还不平衡,同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对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增进人际互信、强化公德建设、推进生态道德建设、扩大创建覆盖面等方面还有更多的期待。要深入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和集中整治并举,下决心解决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不文明陋习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更有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
聚焦新目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实处
党的十九大不仅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而且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作为重要目标内涵。精神文明建设不同于修公路、盖大楼,而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和文明风尚,更需要脚踏实地、稳打稳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既要保持"急不得"的心态和定力,又要采取"慢不得"的行动和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