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摇曳的汉语是世界上表意最丰富的语言,也是组合性最强的语言,一个字往往可以和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能表示多个意向,有的语意正说反说都行,并且有些词还可以颠倒用,不但意思明白,而且词义有趣多变。
比如:“好不容易”和“好容易”,—个有“不”字,一个没“不”字,但意思相同。“了不得”与“了得”,—个有“不”字,一个没“不”字,按《辞海》注释,前者是“异乎寻常的意思,如“他的本领真了不得”;后者是“有能耐,本领高强”。两者意思并不相反,而是相同。“中国队大胜日本队”和“中国队大败日本队”虽然说法相反,表意却是相同的。
有些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把它颠倒过来念,意思仍然不变。如: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偎——偎依、喜欢——欢喜、累积——积累、登攀——攀登等等。
有的内容相关联的字颠倒后,意思仍然相近或相关,例如:积累——累积、夜半——半夜、胆大——大胆、少年——年少、雪白——白雪,等等。
但是,还有更多的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是不能随便颠倒用的,如:生产——产生、现实——实现、气节——节气、面相——相面、官宦——宦官;有些不由近义的字组成的词也不能随便颠倒,如人名——名人、上马——马上、人情——情人、乡下——下乡、故事——事故、带领——领带等等,上述类型的词语如果颠倒了它们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或相差很远。
另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东西的名称,如果把它倒过来说,正好表明了这种东西的用途,例如:羊圈——圈羊、铺盖——盖铺、铁锤——锤铁、门锁——锁门、锅盖——盖锅、瓶塞——塞瓶、牙刷——刷牙、床罩——罩床、手套——套手、口罩——罩口、鞋垫——垫鞋、水车——车水、风扇——扇风、鱼网——网鱼等等。
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能说出一些有趣的汉语现象吗?
汉语的主谓搭配范围非常广。你觉得“我是女孩,她是男孩”这句话有问题吗?在某种场合下这种说法是成立的!
两位母亲刚生了小孩。她们抱着自己的小孩,坐在一起谈笑。一路人问:“你们生的都是女孩吗?”母亲笑笑说:“不,我是女孩,她是男孩。”
中文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词语的搭配有时很奇妙,令老外摸不着头脑。在有些主谓结构中,主语反而是动作的承受者,在动宾结构中,宾语反而是动作的发出者。主谓结构中主语是受事:信写好了。苹果已经吃了。这两句话是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中宾语是施事:来客人了。住了一个人。动宾结构的语义尤其丰富。“洗衣服”是对衣服发出动作,而“照镜子”的动作则与镜子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镜子只是动作的一个工具。“写一本书”也是动宾搭配,但“书”在写之前却根本不存在,它表示的是动作的结果。“写一条狗”的说法更令人摸不着头脑,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你要反应好半天才想到“一条狗”是指的文章的内容。而“吃食堂”、“踢后卫”一类的说法就更奇怪了。
汉语中的主语倾向于“有定”。说“客人来了”时,大家都知道客人是谁,正在等待他的到来;说“来客人了”,隐含“有人突然到访”的意思,大家还不知道来的人是谁。
还有“白跑一趟”中的“白”是“没有收获”的意思。“白吃白喝”中的“白”是“没有代价”的意思。“白”和“雪白”看似相同,说“衣服是白的”和“衣服是雪白的”没什么两样。但它们的语法功能却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说“不白”、“很白”、“白得很”、“白一点”,但不能在“雪白”前面加“不”和“很”,也不能说“雪白得很”、“雪白一点”。
汉语丰富的词汇、多变的使用方法以及所表达的丰富含义是其他语种所无法比拟的。例如明明是一对反义词,用在同一句话语中,所表达的意思非但不相反,反而是相近或相同的。这些语言现象,或许正是汉语的奥秘和魅力所在吧。如前文所举例子:“胜”与“败”本是一对反义词,表示相反的结果。“中国队战胜日本队”和“中国战败日本队”,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是中国队“胜利”的意思。此时反义词变成了同义词。
“没”与“有”词义相反,但如果说:“这次活动我没去了”和“这次活动我差点儿去了”。尽管一句有“没”字,一句没有“没”字,但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都是“没去成”的意思。“前”与“后”是两个相反的方位词,但有时表示“前途”、“前景”的“前”字也表示“后”的意思。比如说:“前人栽树”、“前朝皇帝”。可见一个“前”字可以表示“前、后”两个方位。“坐”与“站”本是表示两种不同的姿势,但我们明明“站”在电梯里,却不说“站电梯”,反而说“坐电梯”,实在有趣。“凤”与“凰”我们知道是传说中的一种吉祥鸟,“凤”为雄性,“凰”为雌性。但“凤”若与“龙”并列使用时,则“凤”就表示雌性。同样一“凤”字,竟然能够表示出两种相反的意思,令人不解。
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只要你留心,你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汉语现象。